CH  
  • EN
  • CH

ABOUT US

 

宏宇第五元素官网订购:一年半载书法图片一年或半年
发布时间:2022-11-30 10:17:32



  “艺术的才能是稀有的禀赋,并非很多人都能蒙受这种恩典的。在你的孩子尚未展露天赋之际,要去发现、去关心、去爱护、去培养……重要的是,通过书法学习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健康地成长,幸福地生活。”

  二十多年前,我在上海书法家协会做秘书长,经常有热心的家长带小孩来请教书法,很长一段时间内,所问所答几乎千篇一律。因此,为了避免反复絮叨,写了这篇文章。

  问:目前在少年儿童中,学习书法的人很多,社会上各种书法班如雨后春笋,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答: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当搞清楚实用的写字与书法艺术的区别。写字的最高标准是把语言信息的符号处理规范,也就是点画光挺,结体匀称,看起来清爽舒适。书法艺术则不以点画、结体为能事,而是利用文字造形作为工具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让观者产生种种联想,得到美的享受。现在的儿童书法班大多强调技法规则,对学习写字是有用的,对书法艺术关系不大。因此,家长在让孩子学习书法之前要考虑清楚,如果你只希望孩子把字写得端正一些的话,可以去接受这种写字训练,再笨的孩子,一年半载之后,也多少能把字写端正的。但是如果希望孩子将来在艺术上有所成就的话,对这种班不要抱太大希望。

  问:无论哪个家长都不愿低就的,当艺术家当然最好,但是照你说的那样,不把孩子送进书法班学习,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答: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点画和结体根据不同的处理会表现出不同的意象,比如“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若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这种意象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内容,它是自然万象经过人的观察、理解、取舍和变形后的心理感受。因此,家长应当明白艺术启蒙的第一课是培养孩子对自然万象的感知能力,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在潺潺的溪边,叫他感到流水的私语,在郁郁的树林中,让他们听到小鸟的歌唱,并教他们踏着地面的落叶,去感受绵绵的松软的沙沙的轻响……心理学家说,在感受现实世界的多样性方面,孩子积累的经验越多,日后他感受艺术时也就会有越多的联想相伴随,他所创作的作品内涵也就越丰富。这种对自然感受能力的培养才是少儿时代最最重要的艺术训练,而这种任务只能由家长担任,由孩子自己去体验。

  当然学习书法,总要练习点画、结体等等,家长没有这方面专业知识,就得找老师。书法的初级阶段主要是手的训练,讲得太多太玄没有意思。比如你要到一个地方去,前来问路,我告诉你一直走,往右转,然后过第二条马路,再左转再右拐,东转西转,七拐八拐,即使我的话一点没说错,你能记住吗?显然不能。最好的教育方法是一点一点地引导,因此只要找一个真正懂书法的老师,过一段时间带上作业让他点拨一下就行。古人讲“不愤不启”,路还是靠学生自己走的。再说艺术强调个性,艺术教育应当因人而异,用同一种方法教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肯定是不对的。

  问:那么你认为在少儿书法教育上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答:当学龄前儿童拿起笔在纸上乱涂时,父母不要欣欣然以为是天才的曙光,立即教育他各种各样的技法规范,那样做只会使他兴味索然,视书法为畏途。家长应当引导孩子在乱涂中逐渐获得想圆即圆、要方有方的自由表达,然后再进一步引导他去理解各种点画的表现特点,体会长短粗细、方圆转折的形状和轻重快慢、强弱刚柔的感觉。儿童的想象能力极其丰富,据说一位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点了一下,孩子可以马上列举出猫头鹰眼睛、小星星、砂粒、纽扣等五十余种物体。我们也常常看到孩子把铅笔想象成飞机或导弹等等。既然如此,家长和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形象的启发,借助婀娜的柳条、生硬的钢架、小鸟的飞掠和压路机的推进,使他能理解各种点画所表现的自然物象。在书法艺术中,理解点画表现特点的意义远远超过对僵化规则的掌握。我们看历代名家所描述的点画,“孤蓬自振,惊沙坐飞”“印印泥”“锥画沙”“折钗股”等等,都是借助自然万象来理解点画的。我们启发孩子把点画看作是某种物象,然后再表现出来,正是为了让他今后能够表现自己的审美意象。

  问:我明白了在少儿学书的初级阶段,理解点画的表现特点要比掌握技法规则更加重要,那之后怎么办?

  答:必须临帖,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有人认为孩子小,接受能力差,最好先让他描红,或者临一些现在人写的通俗字帖,这种观点十分荒谬。我第五元素胶囊保质期几年知道音乐教育是主张儿童从一开始学习就要接触世界上真正的最高水平的大师作品,让他们与大师对话,使感觉、思想、想象等各个方面都与大师的心灵相通。书法也是如此,必须取法乎上。历史上可供临摹的经典很多,学哪一家都可以。至于选帖,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因为孩子的天赋只有在兴趣中才能充分发挥,兴趣能使学习不知道疲倦,而且能一下子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东西,使学习过程欲罢不能,使求知欲望得到最大满足。

  问:那么孩子在临摹阶段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答:我觉得现在一般的少儿书法教育在这方面有个毛病。就是将点画和结体分开来临摹,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汉字本来是一个整体,点画没有固定写法,在与不同的上下笔画连续书写时会有各种不同的变化。例如写一个“三”字,为了追求三横的变化,笔笔不同,线条有长有短,起笔有藏有露,笔势有上翘、水平和下弯等种种区别。因此那种横画写三十遍,竖画写五十遍的方法只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使点画呆板。现在许多从学习班训练出来的孩子都有这个毛病,为点画而写点画,既没有变化,又缺少上下左右的呼应关系,根本上是死的,如同积薪,毫无生气。它使我想起语文的启蒙教育,许多教师反对“先识字,后读书”的方法,主张“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这种方法不要求死记硬背,不要求一次达到“四会”,任其自然,一个汉字初次眼生,二次面熟,三次五次接触下来,自然就记得差不多了。在理解的阅读中识字,这样的字是活的,字义和用法都能领会得比较透彻,印象深刻,而且这种学习方法妙趣横生,能使学生精神愉快,兴致盎然。我想书法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写字不是写点画,要让学生从字的整体上来理解和掌握点画写法。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心理学的实践证明,儿童在识字时,认记笔画复杂的汉字跟笔画少的一样容易,比如“衆”或“众”,幼儿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无关笔画的多少。就书法学习来讲,同样如此,结体能够安排妥贴,与点画多少没有关系,甚至点画越少的越难安排,因为每一笔都责任重大,稍一差错便昭然若揭第五元素胶囊批发价,不堪入目。既然如此,我们大人完全不用替孩子担心,想出什么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法”去误导孩子。

  总之,我觉得让孩子选择一本名家法帖,然后督责他学习,适时地点拨一下,家长和老师就已经尽职了。切忌急于求成,去做一些越俎代庖的事情。

  问:那是否还要讲讲笔法呢?

  答:可以讲些逆入回收类的笔法,但千万不能讲得太死。对于笔法,晋唐间书法家多有论述。有的说“惊蛇入草,飞鸟出林”,强调运笔的势感;有的说“如印印泥”,强调沉着的力感;有的说“如锥画沙”和“屋漏痕”,强调浑厚的质感;还有的比喻为夏云多奇峰,强调生动的变化。他们把力感、势感、质感和变化当作点画的四项基本要素,以形象的比喻来加以讨论阐发,没有明确的规定性,给人有重新理解和再事创造的余地,这样的笔法是有生命的,有个性的。宋以后,书法研究着重技法,于是笔法说也开始规范化,发展演变为“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逆入,强调“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的回收。认为上一笔画的回收如同“飞鸟出林”,下一笔画的逆入如同“惊蛇入草”,两个动作都很迅捷,连续起来,正好能体现上下笔画的势感。人们用中锋行笔的方法来追求“锥画沙”“屋漏痕”的质感,用起笔和收笔的顿挫表示“印印泥”的力感。综合这些理论,点画的写法就是逆锋起笔,然后再按顿调锋,铺毫之后,中锋提笔运行,结束时再顿笔下按,回锋作收。这种规范而明确的技法与原来形象而不定的比喻相比,用不着诠释,用不着想象,一看就懂,易教易学,但同时扼杀了个性表现和创造能力。明清以后,这种笔法说被凝固成僵化的教条。老师不动脑筋地照讲,学生不加思考地照做,大家都不知所以然地如法炮制,依样画瓢,结果,点画线条丧失了丰富多彩的可塑性,千篇一律地、刻板地为起笔而起笔,为收笔而收笔,回收和逆入之间没有笔势连贯,上下点画缺乏联系。更有甚者,把逆入和回收误解成封闭的藏头护尾,在线条两端重重按顿,如同加上两个圆形的句号,截止了点画线条的运动态势,使它毫无向外扩展的第五元素延时胶囊黑屏张力。这种笔法说时下非常流行。因此,我觉得向儿童讲授笔法只要他们理解了点画分为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部分,并在临摹中仔细观察,努力去加以表现就可以了,不要讲得太死板。

  问:儿童临帖,是否一定要像,力求惟妙惟肖?

  答:就我的体会来说,临摹作为学习,当然要像。但是儿童临帖,一开始肯定不像,这除了生理上控笔能力差、手法生疏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儿童观察事物不是客观的,是受感情支配的,他写字与画图一样,是按照对象在心中所占位置的重要性来处理各种物体的大小形状的。他写字时,对某一部分产生了联想,或有特别的印象之后,往往会不及其余地加以夸大,这是孩子结合自身经验的创造,尽管结果线条歪歪曲曲,结体不成比例,但表现了孩子的感情,因此是有意义的,有魅力的。如果没有这种表现,孩子对写字会感到索然无味,家长和老师要引导他们将这种走样的点画和结体组合和谐。如果和谐了,那就是一件作品,而且具有成人们望尘莫及的天趣。因此,我觉得对儿童来说,不必太强调像老师,不要一看到孩子临得走样就大惊小怪,老是在旁边说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抑制他们对经验事物的联想,使他们紧张得怕表现自己,结果会丧失创造能力。

  问:听了你上面的说法,我明白了你的观点,儿童书法的启蒙教育应当鼓励他们亲近自然,熟悉点画、结体的表现特征,即使临摹也不要拘泥法度。

  答:你总结得很对,对儿童来说,表现想象的能力比掌握比例正确的技巧更加重要。但是,现在一般的家长和老师都不这样认为,一味强调那些对儿童来说不可思议的、枯燥乏味的技巧,将个别能写出光挺点画和平正结体的小朋友称之为“天才”“神童”,其实这是对儿童艺术天性的戕害。就学书过程来说,技巧一开始是没有的,但只要学习者始终洋溢热情,它自然会慢慢养成,而且技法的范围很大,颜真卿有颜真卿的技法,欧阳询有欧阳询的技法,每人只要获取与自己风格相近的部分技法就行了。不用担心,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到十二三岁之后,那里卖第五元素胶囊他开始了解社会,进入社会,接受各种各样的法则和规范,这时他写字也必然会关注技法的,到时再加以引导为时不晚。不过即便到那时也不要忘记:技法永远不会成为艺术的灵魂,不会成为造就魅力的主要因素。

  最后,我要告诉各位家长,艺术的才能是稀有的禀赋,并非很多人都能蒙受这种恩典的。在你的孩子尚未展露天赋之际,你要去发现、去关心、去爱护、去培养,但不要太奢望,悬得过高,拔苗助长。重要的是通过书法学习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健康地成长,幸福地生活。

  (本文选自《认识书法:沃兴华书法艺术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9月)

  认识书法:沃兴华书法艺术讲义

  沃兴华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2年9月出版

  98.00元

  978-7-5732-0260-4

  书讯详情

  责编:虞桑玲;排版:王曦


上一篇: 第五元素胶囊.:防止宝宝吐奶小妙招
下一篇: 第五元素 男性口服 胶囊:梦见办丧事是什么意思?
Copyright © 2013-2018 版权所有 第五元素正品专卖官网